集团大事记
企业动态
媒体报道
有机食品益处
2024-06-07
南范养殖业迈向区域循环新里程

    去年11月17日,在集团南范农场养殖业生产现场会上,董主席提出了发展具有董氏区域一体化循环经济特色的养殖业。并要求南范农场先行一步,为各公司起好表率作用。半年时间过去了,南范农场养殖业发展如何,表率作用怎样?带着这个问题,记者于6月12日来到这里采访。

种养轮作进行时

    南范农场院内靠着便道北侧的两栋大棚,里边的土地已经整理平坦,达到了待播状态。地表面一层黄呼呼的牛粪,大棚南侧还堆放着几堆牛粪,显然那是大棚里多余的被清理过来了。养殖公司副总经理王立诚向记者介绍说:“去年现场会开过之后,正赶上秋收结束,我们就按照董主席的要求,把这两栋大棚腾出来养牛,开始种养轮作的尝试。大棚里现在肥力很足,马上就要种植白薯、晚玉米了,还可以种点秋菜,效果肯定错不了。”是啊,这些牛白天在场地里吃喝拉撒、晒太阳,每天的粪便散落在地上,时间一长就被踩踏到土壤里,经过一冬春带半夏的熟化发酵,等于施了一遍尚好的农家肥,土壤肥力大增,种地不用再特意施肥了,真是一个培肥地力的好方法。而且大棚里秋冬光照好、温度高,牛不挨冻,生长发育快。种养轮作省工又省力,一举多得。

    记者还了解到,另一处面积约20亩的场地,饲养着的四五十头牛,就是从大棚里轮转出来的。它们将在这里生活一个夏天和秋天,到明年春天,又有一块饱含农家肥的土地加入到种养轮作的行列之中。

    在麦田南边一块开始放置铁轨等建筑材料的空地上,农场养殖公司总经理王俊峰和滦通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边路飞,正在步量场地,他俩不时地在小本上记着一些数字。王俊峰告诉记者:这里将根据董主席的研究设计,利用闲置多年的铁轨,固定后配套安装上滑轮,建设移动式循环养牛场,堪称种养轮作的新模式。此模式灵活多变,可以大大节省轮作过程中拆迁、转移设施产生的诸多费用。我们期待着早日建好投入使用。

农牧循环见成效

    今年,南范农场200多亩有机小麦又喜获丰收,亩产远超去年。问及原因,王立诚满脸喜悦地说:主要是这几年养殖业有了大发展,地里的农家肥充足了,还有后劲。麦苗一出土生长就很旺盛,从拔节到灌浆一直没有脱肥。“要想发展有机农业,必须有养殖业做保证,要不哪来的有机肥源啊!”说着说着,王立诚还谈起了农牧互补的心得体会。

    小麦收获刚一结束,王俊峰就开始组织人员进地给麦秸打包了,他说这是给老牛准备的饲料。记者看到,刚收获的麦田里,一趟趟散落的麦秸,经过打包机器神奇的操作,很快变成了一个个肥硕的圆柱体,齐刷刷地排列在金黄的麦田里。

    在农场一栋库房里,饲养员侯占国正和一名员工忙着粉碎饲料。侯占国告诉记者:把花生秸秆粉碎后,再拌上麦麸子或玉米面等精饲料,粗细搭配营养均衡,牛羊爱吃、长膘快。农场还计划秋季多搞点青黄储饲料,把能喂牛羊的秸秆全部吃干榨净。

    现在的南范农场,由于养殖业发展壮大了,过去无处堆放的玉米、花生等植物秸秆,还有菜帮、树叶这些令人头疼的“垃圾”,现在开始变废为宝,构成了畜禽过腹增值的食物链,得到了循环利用,实现了农牧互补,相得益彰。

桃树林下养家禽

    农场养鱼塘南岸,有一片果实即将成熟的桃树林。桃树林的东边,有一处禽舍,这里饲养着150多只鸡鸭鹅。禽舍和桃林被绿网圈成一个整体,这些鸡鸭鹅可以在禽舍和桃林间自由自在地往来,犹如生活在天堂一般。它们白天就在桃林里悠闲地觅食,尽情地嬉戏。渴了热了就到鱼塘里喝水,或者“红掌拨清波”漂游一会儿,有的还要扎几个猛子,潜伏在水中,以显示自己的水性。晚间,它们大多就栖息在桃林里,只是遇到下雨的时候,才毫不情愿地躲进舍内。

    桃树林下养家禽是种养结合、立体养殖的好办法,也是优势互补发展林下经济的一大亮点。林地上的杂草是家禽难得的绿色饲料,家禽也是桃林清除杂草的“义工”,同时也给林地通风透光、增施肥料,利于树木生长。特别是那些眼贼嘴尖的大公鸡,就像啄木鸟一样,专门负责消灭树干和枝叶上的害虫,自觉当起了树木的“保健医”。

早起加班建畜舍

    南范农场目前已有黄牛300多头、山羊2400多只、生猪40多头、家禽150多只。随着养殖计划的深入实施,畜禽存栏还要陆续增加。眼下马上进入雨季,畜舍建设时间紧、任务重,是各项工作的当务之急。他们便从马矿和滦通公司抽调人员组成建筑队,紧锣密鼓地开展工作。

    养殖公司总经理王俊峰和主管付顺昌,几乎放弃了所有的休假,连续多天起早贪晚和员工奋战在一起。王俊峰告诉记者:为了保证如期完成3个牛场、4个羊舍的建设任务,最近几天建筑队加班加点,每天5点准时到达现场开工,干2个小时后再吃早饭,晚间有时干到7点多钟才收工,就是想利用早晚凉快的时间多赶点进度。工人们顶着烈日、冒着酷暑,汗流浃背,从不叫一声苦、喊一声累。建设畜舍使用的钢管、彩钢瓦等材料都是集团总部回收的废旧物资,大大节省了生产成本。

    采访结束时,王俊峰欣喜地说:半年多的时间里,我们在种养业循环发展上做出了有益的尝试,取得点滴成效。这也充分证明了董主席的决策既尊崇传统,又富于创新,是非常正确、切实可行的,更加坚定了我们好好干、往大干的信心和勇气。
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董氏有机菜园一片欣欣向荣